华夏翰墨文化网
当代书画大师作品展

「大家 大作」推选中国书画名家---陈丹青

2020-03-15 18:54浏览数:192

海报图.jpg


陈丹青.jpg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


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1.jpg

陈丹青作品

2.jpg

陈丹青作品

3.jpg

陈丹青作品

4.jpg

陈丹青作品

5.jpg

陈丹青作品

6.jpg

陈丹青作品

7.jpg

陈丹青作品

8.jpg

陈丹青作品

9.jpg

陈丹青作品

10.jpg

陈丹青作品

11.jpg

陈丹青作品

12.jpg

陈丹青作品

13.jpg

陈丹青作品

14.jpg

陈丹青作品

15.jpg

陈丹青作品

16.jpg

陈丹青作品

17.jpg

陈丹青作品

18.jpg

陈丹青作品

19.jpg

陈丹青作品


名家点评


还原本真

过去看了《西藏组画》觉得有点不可思义,看了他70年代的写生,感到完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我甚至觉得,他那些写生之作更有感性魅力,更生动耐看。陈丹青在70年代的大部分肖像、构图和创作,虽说出自“文革”或准文革时代,却没有或极少文革美术的”红、光、亮”和一本正经的做姿做态。这使我很惊异,因为这现象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他是凭着什么作到这一点的,我尚不清楚。但前面二条即天分和真诚的激情,应该也是原由的一部分。即他当时作画,主要不是产生于迎合领导的指示。而是产生于内在艺术冲动,因此那表现来得自然,而没有掺进更多工具论的、风格化的、概念化的东西。(郎绍君艺术评论家)

陈丹青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看不厌的境地。(冯法祀画家、教授)

在陈丹青这些真实的艺术形象面前,你不禁会问“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使你进一步思考一个人和民族的命运。(朱乃正画家、教授)

对于美术界而言,1980年盛夏,是陈丹青的舆论热季,在研究生毕业画展中.他呈示出七件描绘藏族生活的油画,以其令人信服的真实形象,以其平实含蓄的画意,深深引起同行们的“绘画与生活”的反思,画展研讨会上,《西藏组画》被誉为“现实主义”的“还原”,而获得普遍肯定时,他却答道:“我并不愿把这些画抬高到“高于生活”的种种“主义”中去。我画的,只是眼前平凡的生活、原原本本的一些男人和女人们……”。这一席语气谦卑的告白,正是日后国内画坛”生活流”创作最早的宣言。(孙景波画家、教授)


曼舞线条

1978年初夏,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考场其中的创作考试,自由命题,限一日内交卷。陈丹青上午画出了四幅素描草图,下午又画了一幅油画,五幅构图中,场面殊异而人物众多,形象情意均极生动具体,浑如汗气未散之际,便活生生地涌进了他的画面。如此敏捷的才思,能如此凭空臆造的形象记忆力,实在令人诚服,丹青一举夺魁,传为考场佳话,当时他仅有24岁,是油画专业中年龄最小的考生。

陈丹青入学前自习绘画,初即以速写开端。但于速写之好,依然如初。陈丹青的资质,在其对“真实”的洞察力;在其对物象形态意味的特殊敏感;在其精确地把握与驾驭技巧的娴熟,可谓慧眼独具。他在纽约的速写,作风更见精当、扼要;手法更为酣畅、洗练。他的动态速写,尤似能捕风捉影,堪称一绝。看似简略粗率,实则精微妙要俱到,形神兼备。就速写的纯粹性而论,具有更为独立的欣赏价值。这便是线条的舞蹈,是线条假手音乐节奏在奏鸣交响,流露着一个东方画家骨子里特有的根性。陈丹青说:“线条之于我,是一种天性,对线条形式品味的敏感是我的本能,我的速写,无疑得之于民族传统的熏陶”,他对自己艺术的特色和渊源的认识,可谓知之甚明。(孙景波画家、教授)